如果颜色会说话
那么它会一一讲述:
赭色,是人类在地球上发现的第一种颜料。黄、红、棕之间丰富的色调都可以在赭石中找到,从赭开始,我们建立起五彩斑斓的世界。
从帝王衣冠到中原沃野,黄色不仅代表皇家也代表着土地,一色一梭中绘画出了中国人心中最“贵”的颜色。
青花不是简单的蓝与白,而是青影的釉定格下的自由鲜活的蓝,深深浅浅的蓝色与白色,每一笔皆是传统审美下的回味悠长。
香港街头招牌字样,用得最多的颜色是红,从山顶洞人驱灾辟邪的力量,到现代商业社会发财致富的祈愿,红色既满足了视觉的刺激,也满足了生活的匮乏,更将人们关于生活的美好愿景,都以最直接的方式,呈现在天地之间。
人眼天生可以分辨近千万种颜色,但我们对色彩的理解,却来自不同的文化约定。
展开剩余86%从一寸千金的帝王缂丝,到香港街头的红字招牌,再到涂抹佛像头发的青金石颜料……色彩成为连接人与自然的纽带,也成为我们贯通古今的桥梁。
「缂丝」
正在腾讯视频热播的纪录片《寻色中国》是陈晓卿团队继美食纪录片后的又一次全新尝试,摄制组前后历时一年,去向中国的城市与乡村,探寻颜色与生活、历史的关系,摄制团队运用的先进影像技术,进一步放大了传统色彩记忆于观众的视觉冲击力,也打开了色彩人文纪录片这一全新领域。
白色德化·白瓷新宝配资
德化制瓷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,到宋元时期,德化的制瓷工艺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,青白瓷、白瓷成为主流,并源源不断地销往海外。
把瓷烧成白色绝非易事,德化人为此摸索了几个世纪,才终于把一切色彩从瓷器上剔除。这种以低铁高硅的瓷土烧制的白瓷素雅晶莹,德化白瓷遂成为中国白瓷的代表,以人物塑像为特色,曾经在 17 世纪风靡欧洲,被誉为“中国白”。
如今,瓷艺师们不断精进,通过捏、塑、刻、刮、接、贴等多种技法,在质地坚硬的瓷器上表达出轻盈飘逸的中式美感。
《寻色中国》在德化记录下白瓷艺术家许成全创作一尊塑像的过程。
从泥土到素胚,再到烧制出“猪油白”的成品,整个过程让我们看到,凝脂般的白不仅是洗净铅华的颜色,还是一种质地。
许成全今年 60 岁,他带摄制组去了他年轻时工作时的国营老瓷厂。那座废弃的工厂像巨大的时间胶囊,保留着曾经的生产线和瓷器。他 16 岁生日一过就进了厂,是当时年纪最小的一批。如今多年过去,他和那团团泥土培养出默契。而种种白色,承担着时间,随时准备着与你讲述一个与光阴有关的故事。
青金石色甘肃甘南·唐卡
神灵是否存在,那是另外一个话题。但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,会如何选择他们眼中的神灵色彩,就与人所处的地方风物息息相关。
生活在甘肃甘南桑科镇的桑杰扎西新宝配资,在放牧之余也是一名唐卡画师。他用各种矿石研磨成颜料,描绘出丰富的色彩。
其中有一种矿石比黄金还要名贵,据说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们为了使用这种颜料不惜倾家荡产。
青金石。
这种蓝色被世界各大文明运用于神灵绘画,在埃及法老图坦哈蒙的金面具上,人们用它装饰法老的眼睛和头发。青金石产于中亚,制作颜料的工序十分复杂,每100克原石只能获得四克颜料。
中国古代画师将青金石颜料涂抹在佛像的头发上,这个传统一直延续至今,也让青金石在民间获得了一个别名——佛头青。
藏族画师桑杰一边给唐卡上色,一边讲述着藏族人的色彩观念。它们源于自然,又呈现出人们对天堂佛国的美好想象。
当我们试图去领悟神性时,也帮助自身更好地理解身处的周遭。人们通过色彩以有限的认知描绘无限的世界,在无常里关注自身,在生活的变化中感受力量。
拍摄的过程里,这一集的分集导演傅娴婧也专门买来青金石,试着自己制作颜料,这是色彩在传统的意义之外,与人产生的又一种连接。
红色香港·店招
在香港每个隐秘的角落,都有人邀请华戈上门做同一件事情——题字。
华戈本名冯兆华,上世纪七十年代从大陆来到香港。靠在钵兰街摆写字摊,华戈赚到了第一桶金。或许你从未听过他的名字,但你一定在许多地方见过他的墨宝。帝京酒店、美心皇宫、德福广场等地标建筑的招牌都出自他手,公司、餐厅等街头牌匾更是数不胜数。
早年间,每当有人邀请他题写招牌,他就带上一罐颜料上门去。红色是他最常使用的颜色。
他还为《逃学威龙》《食神》《一念无明》等上百部香港电影题写了片名。自然,记录了华戈与红色的故事的《寻色中国》,也请他题写了片头四个大字。
考古学家推测,三万年前,山顶洞人就已经在使用赤色,以期辟邪驱灾。而到如今,红色寄托了人们更多关于兴旺发达、幸福安康的朴素祝愿。
在新生活里扎根的颜色,不再是历史记载里没有温度的符号,而是与现实有关、与当下紧紧相连的。
在拍摄的时候,华戈带着摄制组行走在香港街头。“他就指着这个那个,这是我写的,这也是我写的。”该集执行导演郭安回忆起拍摄时的场景,说道:“他将回忆的大门完全向我们敞开。”
十几年来,陈晓卿一直在拍摄美食纪录片,用美食款待过许多观众,招待过大家的口舌肠胃。如今,《寻色中国》从传统色彩这一维度,展开了对感官世界的全新探索。影片通过珍贵影像串联起传统文化、技艺与审美的深层对话,不仅探索色彩与中国人生活方式的深层联系,更深入体悟"天人合一"的东方哲思。
《寻色中国》以六大主题色系构建叙事框架,每集深入解读一种中国传统色彩的独特文化内涵。“煌煌国色”展现帝王专属色彩如何演变为民间纽带;“神颜莫测”揭示中国人通过色彩与天地沟通的智慧;“她的色号”打破刻板印象,探索女性与色彩的深层联结;“我见青山”呈现自然色彩的人文转化;“花花乡野”捕捉民间生活的鲜活色彩;“奇色何寻”则探寻传统色谱中的另类存在。
那些刻入中国人基因的视觉表达新宝配资,在时光长河中永不褪色、历久弥新。
发布于:甘肃省生利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